找到相关内容131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灵光寺向北京市石景山区弱势群体献爱心(图)

    事业被看作是“佛教的基石”,要弘扬佛教慈善事业的悲悯众生,布恩施惠,广结善缘,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。区委常委、副区长付生柱也表示要大力倡导红十字会的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精神,使人与人之间更加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8/07305387831.html
  • 悲心的所缘与行相

    、跳崖等的颠倒戒禁执著为解脱道,所求是解脱,所行却成了束缚,结果越修离解脱越远。见到这种情形后,油然生起悲悯心。   九、非道住众生:“道”指大乘道,进入小乘道的众生,即非道住众生。许多声闻种性者和菩萨不定种性者进入小乘的声缘道,虽然与入生死道完全不同,但毕竟只能成办少分自利,并不殊胜。看见他们未能安住在成办二利的大乘道中,不由心生悲悯。   十、瘦涩众生:“瘦涩”即不圆满,福慧资粮不圆满的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菩提心|悲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12012120648.html
  • 看着世间的眼睛

    世间的眼睛,也可以说是清楚观照世间的眼睛,更可以说是悲悯的看着世间的眼睛。  由于这个典故,后来把佛所留下的经典称为“人天眼目”。  我被“世间眼灭”这四个字深深感动,佛陀告诉我们最伟大的教化,就是众生都有佛性,众生都可以成佛。如果从“世间眼灭”这个观点来看,是人人都有观照世间、照亮世间、悲悯世间,乃至带领自己及世间走向佛道的眼睛,只是我们的这双眼睛从来没有张开罢了。或者说,我们的眼睛被世间事物所...

    林清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1053700.html
  • 至尊狮子吼修法仪规

    (做供养)  “一切如来”等颂(赞颂)(一切诸佛极赞叹,诸正功德之基础,  名号尊称狮子吼,恒时悲悯前敬礼。不染众过白色身,圆满佛陀为顶严,悲眼观视诸众生,狮子吼前我敬礼。)  诵百字明  “凡诸未获不知晓”等颂,请容恕  班甲尔穆  自生之智慧尊回归自性中,三昧耶尊化光融入自体。如此诵并修。复次回向。  说曰:诸佛悲悯自现观世音,龙妖地主对治狮子吼,  显现生起修法之仪规,仁炯百海纳塘百法等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4166219.html
  • 问:如何观察和对治自己的嫉妒心?

    ,再悲悯他,替他忏悔,愿他以后不要再造这样的业,愿他以后不要感受这些果报。这样发个好心就行了,管用也行、不管用也行,自己发心是清净的就可以了。“我恨他,因为他造业造得太狠了。”...在这之前谁都有嫉妒心,有的重一些、有的轻一些而已。 有的人为了暂时的利益而造业,我们先对他得到的利益生起欢喜心,然后,再悲悯他,替他忏悔,愿他以后不要再造这样的业,愿他以后不要感受这些果报。这样发个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24277513.html
  • 中国哲学的重点何以落在主体性与道德性?

    最后凝成悲天悯人的观念。悲悯是理想主义者才有的感情。在理想主义者看来,悲悯本身已具最高的道德价值。天地之大,犹有所憾,对万物的不得其所,又岂能无动于中,不生悲悯之情呢? 儒家由悲悯之情而言积极的、入世的参赞天地的化育。「致中和」就是为了使「天地位」,使「万物育」。儒家的悲悯,相当于佛教的大悲心,和耶教的爱,三者同为一种宇宙的悲情 (Cosmic feeling) 。然则儒家精神,又与宗教意识何异?...

    牟宗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2968584.html
  •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本质上有其一致性

    心有二:一为慈爱之心,即希翼所有众生获永久幸福;一为悲悯之心,即希翼所有的众生从苦难中寻得解脱。当一个人,为了众生的利益,为了使众生获得解脱,要实现这一理想,他就首先应该成佛,只有成佛才能生菩提之心,才能有慈爱、悲悯之举。这种无私的、真正的、也是最合乎本性的兹爱、悲悯理想,是佛教对修行者个人所要求的也是佛教以所有众生的要求。这犹如一个母亲爱她的孩子,是自然的爱,出自内心的爱,它构成了菩提心。具有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1555266.html
  • 月夜听佛音

    对佛理教义的高度概括。悲字当头,佛法的无尽蕴义已在其中。悲悯和欣喜交集在一起,无法言说的万千滋味在心头。大师是觉悟了的人,因此是佛,了尽人生的悲和欣。人生苦短,而人又是在苦海中挣扎,人之苦在于心的无明,在于执迷不悟,天堂地狱,只在人的一念中,离苦得乐,也在人的一念中。地藏王誓言: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。菩萨是最有情的人,总是以大悲悯之心拯救世人,普渡世人。“大悲咒”便是以其悲怆和悲悯的声音传递佛心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2675895.html
  • 发心是修行的根本

    、以我执之心去做。在我们的内心世界,有无数的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。修行所要做的功夫,正是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无明烦恼中走出来,安住于正念正知。 菩提心的心行基础是悲心。“悲悯之心,人皆有之”,但我们的悲悯之心只有一点点,和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有天壤之别。因为凡夫的悲悯是透过自我所呈现,而佛菩萨的慈悲象虚空一样,以本来状态所呈现。如何将这种渺小的悲心扩大到诸佛菩萨的“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”?唯有借助于菩提心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5876737.html
  • 谁是真正的观世音菩萨

    净极无瑕大悲身阿弥陀佛顶上严慈眼悲悯视众生皈命顶礼观世音   这是一首在西藏极为广传的观世音菩萨赞   是否一如大多善良的西藏人所相信在遥远的天际之外有位光明、温柔、慈悲,具足四臂,有时千臂,洁净白身的神尊,他守护著一切的众生,所以西藏人对他心怀一份极特殊的虔诚的神?   今天许多的西方人修持着他的禅修法门,那么观音是否如某些西方人所想的他仅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?是否...

    佚名

    |观音|观世音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3581794.html